作者:吳文誠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進修心得
作者:吳文誠 中醫師
(感謝新思惟主辦單位攝影,拍下我認真上課的樣子)
來新思惟是我開始執業的第一堂進修課程。之前也看過不少校友的課後心得。我不想寫什麼超激推、絕對值得的那種好像美食部落客在推薦拉麵店的用詞,只想把當天課程的印象點,以及靈感搜集起來,寫的是我真切的感受。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吳媽媽的家常補氣湯:安迪湯
作者:吳文誠
吳醫師的下班日常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太早吃轉骨方會不會反而讓生長板過早閉合?
作者:吳文誠
上週六晚上門診來了一個可愛的底迪,一開始以為是來看過敏的,結果爸爸一張口就說「我帶他來轉骨啦」。我一看小朋友的確身形瘦瘦小小的,好像也不是活動力很夠的樣子,望神色就有種脾胃氣虛的徵象。於是對他的身高進行記錄,並進行例行問診。得知小朋友其實食慾不是很好,每次吃都吃不多。
話鋒一轉,爸爸突然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醫生啊我想請問一下,我想早點讓他開始進行轉骨療程,可是又怕太早開始吃會讓生長板太快癒合。現在開始補,適合嗎?」
哇這一句看似簡單的患者困擾,背後牽涉到的概念可還真不少。讓吳醫師整理一下娓娓道來。
哇這一句看似簡單的患者困擾,背後牽涉到的概念可還真不少。讓吳醫師整理一下娓娓道來。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吳文誠醫師簡歷
表列各項主治均有部落格文章搭配,暢談相關主訴的病生理與調養建議,盡可能達到線上資訊與線下看診體驗的整合,讓患者清楚的知道每次調理的用意、包含君臣佐使理念的完整調理計劃,以及醫師的看診哲學。
一個症狀的出現,往往背後都伴隨著多層次、長時間的病理因素、潛在舊傷。因此在治療上,除了常見的內科服藥外,把脈-針灸-把脈、穴位埋線、頭皮針引動經脈氣血、丹田灸、刮痧等治療手段也都會廣泛納入,力求以多手段和大劑量的水粉藥交替治療讓患者明確有感。初診時會先選定一個治療方向,並依據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在回診時重新評估治療策略。能穩定做到的是,在每個約8~10次的治療療程結束後,患者都能明確前後的身體狀態差異。
每次就診均能獲得:
✔️ 醫師對當下症狀的診斷(包含體質偏性、身體症狀的真正傷處)
✔️ 後續診療計畫
回診時及觀察恢復狀況是否如同預期或超前,逐漸往解傷、復能的目標邁進。
現職
百善堂中醫診所院長
聖璽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名漾中醫診所專任醫師
鳴堂中醫診所專任醫師
針傷科:專治各式膝蓋痛、不能蹲、蹲下困難、大腿內收肌群失能、纖維肌痛症、各式肩頸腰背脅肋脊椎酸麻脹痛難以出力,當下有感改善、膏肓痛、肩頸痠痛、足跟痛/足底筋膜炎、一般骨科疾患、頸椎退化、腰椎退化、坐骨神經痛、網球肘、五十肩、扁平足、僵直性脊椎炎
醫美:天鵝頸、直角肩
解傷療程涵蓋可治療的復建科相關疾病
1.慢性腰痛,坐骨神經痛,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腰椎退化、 骨刺,慢性腰椎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腰椎小面關節病變,薦髂關節病變 。
2.頸椎退化、骨刺,頸椎神經病變、軟骨突出,急性脖子扭傷、落枕,頸部韌帶慢性損傷,偏頭痛,交感神經頸椎病症候群。
3.旋轉肌撕裂傷,夾擠症候群,鈣化性肌腱炎,肩部韌帶損傷、五十肩 (肩關節沾黏) 肩關節唇撕裂傷。
4.退化性膝關節炎 ,膝關節術後沾黏。
1.慢性腰痛,坐骨神經痛,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腰椎退化、 骨刺,慢性腰椎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腰椎小面關節病變,薦髂關節病變 。
2.頸椎退化、骨刺,頸椎神經病變、軟骨突出,急性脖子扭傷、落枕,頸部韌帶慢性損傷,偏頭痛,交感神經頸椎病症候群。
3.旋轉肌撕裂傷,夾擠症候群,鈣化性肌腱炎,肩部韌帶損傷、五十肩 (肩關節沾黏) 肩關節唇撕裂傷。
4.退化性膝關節炎 ,膝關節術後沾黏。
癌症專科醫師認證:癌因性疲憊與輔助治療
自費特色診療項目
處理代償路徑的解傷療程(包含中下斜方肌修復、任脈二腹肌...)
(聲明:本部落格的文章由吳文誠醫師保留所有所有權利,媒體需轉載請先告知)
吳文誠醫師 門診時間與資訊

門診時間表

--

- 2022.02.17 新增Line官方帳號,ID是:@223ozquv
若門診患者,服藥或針灸後身體有任何感覺、用藥上的問題,或任何其他類型的健康疑問,歡迎加入我的官方賴賬號提問,醫師會在下診有空時認真回覆您喔!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焦慮了怎麼辦?淺談我們該如何⾯對焦慮⾝⼼症候群
前⾔:我⾃⼰也是⼀個容易對事情感到焦慮的⼈,總是會習慣性地擔⼼事情可能會在哪裡出錯。愛胡思亂想的程度常讓⾝邊朋友感到不可思議(當然也有很多朋友對我的困擾感同⾝受)。
⽽在和⾃⾝焦慮漫⻑的搏⾾過程,和⾝⼼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共同的資訊,是無論對⾝⼼症患者,還是單純為偶然焦慮情緒所困擾⼀般⼤眾都會有幫助,因此統整在這邊和⼤家分享。
⼿段⼀ 轉念:意識到焦慮有其正⾯意義
- 提到焦慮,我們對這種負⾯情緒的直覺反應就是想要壓抑,認為不安和焦慮會讓我表現變差,脫離⾃⼰的最佳狀態。但從⽣理⾓度上來看,不安所引起的反應其實和興奮是完全⼀致的:⼼跳加速、坐⽴不安、莫名興奮,這些都是交感神經活化的⽣物本能,主要⽤意在幫助我們統整達成重要任務時所需的⼒量。
- 會傷害我們的反⽽是我們的後設認知(預設⽴場):我覺得這個焦慮會讓我表現不好,⽽所衍⽣的那些企圖壓抑不安的⾏為。壓⼒和焦慮並不會影響我們最終產出的成果,相反的,情緒的出現說明你的⾝體正在動員⼀切能量,要幫助你達成⽬標。
焦慮讓我能做得更好的例⼦
- 擔⼼⾃⼰講話過於直接、不禮貌會被認為是不靠譜、難相處、沒禮貌的⼈,所以會花⼼思去想怎樣說話可以得更圓潤,同時還是清楚表達⾃⼰的意思
- 擔⼼⾃⼰國考會成為少數沒考過的那群⼈,所以在考前三四個⽉的準備時間真的是⾼度專注,絲毫沒有任何想開玩笑的⼼情。
- 擔⼼⾃⼰剛上診的時候會沒有病⼈看,因此⼀確認⾃⼰上榜了就報名新思惟的部落格課程,準備全⼼投⼊
也許你已經注意到了,每個焦慮的背後,藏著都是⼀個「我不想要經歷的未來」;⽽這個情緒的出現提醒了你,也許現在的你可以積極地做什麼去改變它。在這樣的情境下,焦慮這個情緒是有功能性的,⽽不需要過於緊張的想要驅趕它。
對於焦慮程度較輕,尚能控制的患者,在接受「焦慮其實不需要⽤⼒對抗,⽽只是⾝體的⼀種機制」的觀念之後,通常就能減輕情緒強度約五成以上,並且將重⼼轉移到焦慮所引導出他想要做好的那些⾏動中,讓受困的能量能有順暢流動的出⼝,不致於因為試圖壓抑⽽導致進⼊「越壓抑,越焦慮」,或是「越強迫⾃⼰正向思考,越對⾃⼰⽣氣」的負向迴圈。
當焦慮程度在尚可接受的範圍內,此情緒雖然會影響我們的⽣活品質,但卻能幫助我們完成階段性任務,⾃⼰閱讀⽂字、寫焦慮⽇記、或是轉念等等練習就能提供很好的幫助。
⼿段⼆ 焦慮症是⼀種⾝⼼狀態,不需要認為有唯⼀解法可以提供完整的答案
當焦慮程度在尚可接受的範圍內,此情緒雖然會影響我們的⽣活品質,但卻能幫助我們完成階段性任務,⾃⼰閱讀⽂字、寫焦慮⽇記、或是轉念等等練習就能提供很好的幫助。
⽽當焦慮的程度上升到⽣理範圍,⼀定程度的影響⼯作與⽣活表現,或是當病患發現⾃⼰整天都執著在⼀個想法上時,有就醫意識的⼤眾就會依據⾃⼰需求選擇到⻄醫的⾝⼼科⾨診就診,⽽精神科醫師則會開例⽴輕量如贊安諾等BDZ、調節⾎清素的相關藥物。儘管藥物劑量不⾼,但還是相當多數的⼈ ⼀吃藥就會出現服藥後的不良⾝⼼反應,例如頭更暈⽽無法做事、噁⼼、嘔吐等。焦慮是停⽌了,但卻好像整個⼈也停擺了⼀樣。也因此這樣的患者常常不會想定時服藥。
⽽如果你有同樣的困境,以下作法都可能對你的情況有幫助,你可以⾃由地選擇你所想要嘗試的。焦慮是⼀種廣泛的⾝⼼狀態,也就代表著只要敲動其中⼀個板塊,就有可能讓你的焦慮程度下降到警戒線⼀下,回覆在正常可調控的情緒範圍內;對於抗憂鬱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不必氣餒。
- 定期的心理諮商(認知治療):讓你認識到⾃⼰的認知結構、對事情的慣性回應模式,意識到情緒只是結果
- 芳療
- 藝術治療
- 團體運動(瑜伽)
- 冥想
- 中藥與針灸治療(尤其著重在調節經脈能量)
- 適度按摩放鬆肌⾁
- 好好讓⾃⼰度個假
- 特定激素與營養品的補充
- 居家⽳位按摩
⽽注意到這個階段的治療⼿段,和第⼀個階段的顯著差異是,這個時候通常會有他⼈的參與。⽽焦慮症也不該只是⼀個你必須獨⾃⾯對的問題。
⼿段三 中醫治療焦慮症
⽐起精神科的藥物,中醫治療焦慮症的顯著優點是無副作⽤。⽽關於中醫治療焦慮症的具體⼿段和⽅法,筆者有機會會再做詳細⼀點的統整(常用如甘麥大棗湯調節血清素運作、柴胡龍骨牡蠣湯治療憂鬱造成的睡眠障礙等)。然⽽無論最後是開⽴什麼樣的中藥處⽅,重點都會放在調整患者體質,讓⽣理功能正常運作,對情緒的抵抗⼒更⾼,以避免⽣理問題影響⼼理狀態、出現⾃律神經症狀為主;⽽診間談話則會偏重⼼理,站在患者朋友的⾓⾊,和患者⼀同討論⽣活上遇到的難關(誘發因素)、近期感受,甚⾄有時候也會開⽴焦慮⽇記要求患者當做作業完成。
在現代⾼壓快節奏的⽣活環境下,我們總可以⼀起努⼒做什麼,來讓我們⽤更好、更健康的⽅式⾯對這個世界。
此篇⽂章可以幫助到的⼈:
- 焦慮已造成⽣活困擾,但尚未嚴重影響⽣理功能的⼈
- 不需要⻑期⼤劑量抗憂鬱藥物控制的輕鬱症病⼈
- 情緒⾼敏感的患者
而如果你真的已經每次焦慮都引起如噁⼼嘔吐等嚴重的⽣理症狀,或有相關需求想找人聊聊,歡迎來電02-2256-2101,來診間找吳醫師看診(院所地址:板橋區新海路344-1號,新埔國中對面)。
門診資訊
做出自己的文章列表,你也行!
當你的文章多了之後,可能會想要作個分類。這時,你可以善用這裡所教你的方式,幫自己整理個漂亮的列表。
這裡我們示範的是,把「部落格入門」相關的文章,整理成一頁。之後,你就能用這一頁,連結到你部落格上的「頁籤」,並指定這頁的網址囉。
我先幫大家把文字跟連結都準備過來,讓大家複製貼上,能專心學習怎麼做好超連結。記得善用「子標題」功能,幫你的內容做好分類。
這個「子標題」功能,在長文分節的時候,特別好用。注意,「子標題」的上下空行數,是「上二下一」,表達與前面的分隔,也暗示與下文的關係。
貼文教學
小孩 vs 部落格
列表貼起來長這樣
照著做,嵌入影片超容易!
(YouTube
影片:那麼多人都已經有網站,經營個人品牌,我再去做一樣的事情,還能夠成功嗎?)
有時候,我們想把 YouTube
上的影片,「嵌入」自己的網頁,然後加以解說。這個影片,可能是我們自己拍、自己上傳的,也可能是別人的優秀影片,都行。
想先跟你說的是,即使你在這邊嵌入的是別人的影片,我們所用的方法,是不會侵犯著作權的,因為到時讀者點擊,流量還是歸到原始影片,請放心。
到底怎麼做呢?首先,先選取並複製影片的標題,然後刪除最上方括號的那行,之後,游標就停在這裡。然後,點選工作列上「插入影片」的那個符號,選「YouTube」功能,然後「搜尋」頁籤,貼上標題後搜尋。在你想要的影片上,點兩下。
看到影片插入了,先別高興,目前還不行喔。為什麼呢?
請到右上方的眼睛圖示,按「預覽」,你會發現影片小小的。
這時請回到編輯介面,從「撰寫」模式,切到「HTML
檢視」模式,點一下右邊的「HTML
格式」,把程式碼整理一下,找到影片插入碼前面的 separator,改為
video,這樣就成功了。
試著用「預覽」再看一次,是不是成功了呢?
如果有問題的話,一樣歡迎舉手,我們會盡快請助教到您身邊解答您的問題。
最後,還是複習一下 CTA 的作法喔。一回生,二回熟。
這篇貼起來該長這樣
貼好一篇文章,比你想像的簡單!
一篇網路上的短文,基本構造就是,要有作者、要有圖片、要有文字。
作者的部分,一般建議放在圖片之前,因為圖片往往也是我們自己拍、自己做的簡報圖片,所以,在圖片前就宣告「以下都是我的作品」是不錯的作法。
圖片的話,就是照我們前面教的,任何的照片,都把他放進我們送給各位的 PowerPoint 檔案中,做亮度對比的調整,甚至加上適合的文字,並輸出。
這相當於用 PowerPoint 這個軟體,作了影像調整、文字排版、尺寸比例整理等功能,而且不用重新學不同的複雜軟體,用平常簡報就在用的,省一筆錢,也對 PowerPoint 更為熟悉,對日常簡報也有幫助。
文字部分,則因應網路時代,建議大約三行之後,也就是第四行開始,就要考慮換段,讓習慣快節奏閱讀的網路世代,不會因為不耐煩,或感到字多懼怕,而離開。
根據數位閱讀的人體工學,現在每段的開頭已經不特別空兩格了,而是直接開始。段落之間,則以一個空行直接隔開。
圖片的話,為了避免過於擁擠,讓讀者在閱讀時,能有足夠的悠閒感,仔細去體會圖片內容與意境,前後都要各留兩行空行,不要緊貼文字,也不要只空一行,就是標準的上下都兩行。像是上面的圖片,就是如此。
如果讀者能夠讀到最後,表示他認同你的機會非常高,這時候,你請他做一件事,他真的照做的機會是最高的。於是我們要放個 CTA,全名 call-to-action。
實際的作法是,在最下面用簡單的文字做標語,然後在部落格處,用「子標題」「置中」,讓他變大變明顯,然後加上連結,就行。
而 CTA 的前後,也記得要放兩個空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