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人是怎麼受傷的?關於潛藏傷處的前世今生

 
作者:吳文誠




很常在診間被患者問到,調理或是治療上有沒有什麼核心理念。

現在對我說最重要的觀念就是解傷

這個觀念最起源是從疼痛治療開始的。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肩頸痠痛的上班族,因為治療手部筋膜而得到舒緩。因為長期使用電腦,患者真正受傷的地方在手,但最後卻是由脖子出現症狀。

這是身體受傷,會透過各種不同的肌肉代償;在每次受傷時,不會當下失能,而還能維持正常功能的體現。

然而對於人體來說,日常生活中就受到一定程度的代謝壓力。當這些代謝壓力超過人體可以正常調節程度時,人就會受傷。但受傷的第一時間,人體的第一反應是先把傷藏起來,以各種形式吸收,以維持正常生活的能力。

相信各位一定有那種發現只要過於勞累一段時間後,就容易胃痛頭痛,出現各種症狀的經驗。

在這個時候,「勞累-氣虛」就是一種潛在的傷。透過補氣藥物處理胃痛頭痛背後的誘發因素,才能真正給患者一個穩定的身心狀態。

接下來各位看到的各種治療案例,有可能會以疼痛作為主訴(還是我臨床處理最常見的)。也可能以各種自律神經主訴做為主要訴求。

處理與診療手法看似各異,但其實背後都連結在一樣的核心。處理症狀外,還要看到症狀背後潛藏的傷,才有機會讓治療更進一階,並讓身心狀態是有助於支持患者完成他當下人生目標的。



關於傷更完整的故事


01

人只要活著,就有傷。

無論傷的形式,這些傷總要以一種方式讓身體吸收的。

而你過去受的傷,藏在哪裡?

傷可能會藏在妳無形的情緒裡、念頭裡,也可能寄生在肌肉、筋膜、內臟器官裡,影響你深層的呼吸,或是器官功能的運作模式。有些時候,甚至人生際遇也會造成身體的傷(參閱此:童年逆境)。

傷藴積久了,就會形成惱人的症狀。最直覺的就是痛,再來就是各種複雜的功能性失調

而無論是用針還是用藥,治療就是要逐步拆解這些症狀的因果,讓患者可以安然生活,並恢復身體回應環境的能力與彈性,支撐患者們完成當下的人生目標。


02 

如何找到這些未解的傷處?通常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演化、適應,痛處、功能性失調的症狀,往往都已經不是傷處。

如何尋找更上端的傷處,並把這些舊傷的狀態盡可能養得好一點,是中醫師們都很擅長的技術。而無論是透過把脈探知干擾場,或是在診間當下解痛而證實身體病灶的源頭,都只是為了達成一件事:讓患者更能知道醫生的治療方向,也參與理解。在某些特定的時候,甚至可以在診間證實,這包拿回去患者會感覺改善幾成

有一些傷是藏在肌肉裡與疼痛裡的,有一些傷呢則是藏在體質偏性裡,或是長期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的耗損中。藏在肌肉和疼痛裡的,當下在診間就能感受到改善,但對於那些藏在體質偏性裡的傷,就需要搭配藥物來進行療程制的調理。


03


有些時候,傷處甚至未必會造成單一明確的主訴,而是反應在兩件事情上:你生活的狀態,和你身體回應治療的能力。

我們很常會發現,同樣的治療處置,有些身體反應總是好得很快,有些人就是同樣是感冒都要吃很久的藥才會好。或是同樣流感盛行或是變天的季節,有些人的身體就是經不起這樣的變化,會開始出現一些纏綿難解的症狀,有些人卻總是不會,為什麼呢?

我認為啊,那些身體回應環境能力給別人差的人,主要困境是身體有未解的傷處。而導致他們的身體喪失了良好的彈性與自愈力。

對於這些人而言,解傷療程,就是給現代很多亞健康族群,自律神經失調族群,覺得自己分數身體基礎分數、調節能力不夠的患者,多重主訴困擾,或是有一個纏綿難癒最困擾主訴的患者,最需要的答案。


04


如果快速精確的定位身體的傷處進行調理呢?如過您在就診當下有一些反覆難解的症狀,或是可以誘發的疼痛,順利的話,可以利用針灸或是服用粉藥,當下解決,改善症狀,由此探詢到傷處的源頭。如果您沒有的話,透過把脈,詳細的病理問診,也能提供一些資訊,找到您身體核心傷處的源頭。


 (以症狀-頭痛,治療背後的傷處舉例)

 

關於傷處(干擾場)與治療的重要觀念


1. 所有治療都是為了加強身體回應與調節的能力

2. 在身體有隱藏傷處的前提下,身體調節和回應的能力就會減弱,這就是症狀會反覆出現的原因。 我們把這些會降低身體回應能力的傷處,稱作干擾場。

3. 身體不讓傷處暴露的原因是因為想要維持恆定,所以會以各種方式消化代謝傷害。在診斷上,每個代償的弱臟都只是光譜、比例輕重問題。很少症狀的出現背後的病理因素是單一的。

4. 找到和控制背後潛藏的傷處(干擾場),就是長期服藥調理的意義。

5. 當急性症狀出現時(尤其是急性的痠痛),有些時候反而對治療是件好事,因為有機會在診間當下,就透過張力改變去確認、側寫(多個)干擾場的相關性。

6. 而當有複數干擾場出現時,就容易讓身體的恆定性下降,導致症狀容易反覆出現。我們可以借用「身體基礎分數」的概念來評估現有的健康狀況,或是症狀的嚴重程度。

7. 完整的治療,就是要讓複數干擾場都有被處理到,才是完整的「解傷」。「解傷」後,才有機會往「復能」的概念再前進一步。全身十二經脈的張力觸診,就是為了能夠完整的提前處理病變的經絡。


和解傷有關的實際例子


1. 感冒or咳嗽患者,通常在肱二頭肌肌腱內側緣or手前臂靠近肺經處,都可以找到激痛點,針開來多數當下可以感覺到呼吸道症狀的改善。


2. 腸胃反覆發炎患者,腹部可以摸到Taut band,針開後發作頻率會減少  明確得知和發炎-腹部肌膜受損是一個會互相加重的迴圈。


3. 梅核氣、咽喉痰哽感:除了吃藥以外,針開二腹肌能顯著改善


4. 頸夾肌肌筋膜症候群,可能會造成視力模糊之報導,針開後頸後眼睛當下變亮


5. 若背俞穴機能受限,呼吸深度變淺,自律神經失調風險會增加etc…(全身症狀與傷的相關性非常貼近本質,族繁不及備載...)



--
 

以下關於從解傷角度出發的治療,除了當下有感的疼痛治療外,也有不少從內科觀點出發的案例,希望各位患者能從這邊出發,更徹頭徹尾的理解醫師的核心治療理念。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女神製造機,減重系小醫生的核心衛教


作者:吳文誠


 (診間衛教示意圖)

有沒有怎麼樣的飲食原則可以簡單又好記,讓患者們回家可以反覆閱讀,一直是我念茲在茲的事。對我來說,好的衛教架構,一定有一個可以重複回去的核心,而不用每次都要從頭來探討。

減重不是盲目追求熱量赤字,而是希望可以有效駕馭身體這個代謝機器。



正確的飽足感:六七分飽

核心1(調節飲食比例):高蛋白低碳低脂

核心2(注意進食時間):代謝有它的日夜節律,5:00pm前後代謝狀況顯著差異

核心3 (調整進食順序):水->肉->菜->飯->果

從解傷觀點,看中醫內科體系的整合


 作者:吳文誠

中醫觀點(一):以收斂治則純化開藥的優點


(從舌、脈、症狀確認身體的傷處/體質偏性分類)

(決定每種藥物解傷治療的適用範圍)


非常喜歡鄭老師的開藥方式,因為很簡潔明確,重複性很高,剛出道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沒有體會到這樣用藥的好處。但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就發現真的只有這種方式,可以比較快速的明確中藥對於病程的影響,不會因為很頻繁的更換處方用藥,而導致有點失焦,變成很難去明確點出說這個藥是怎麼樣的在病程裡發揮作用。我們看診之所以可以對一個藥物有透徹理解,其實是奠基在我們要有很大量的數據去重複的看他對人體造成怎麼樣的變化,在不同疾病的病程中是扮演什麼角色,才能把這個東西給分析透徹。所以後來就越來越往鄭醫師的開藥方式信靠,也取得越來越好的療效。

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以調經為核心的問診參考項目

 
作者:吳文誠

以調經為中心的問診參考


(每個子項都可擴寫,以及說明這個問診問題對你的意義) 


1. 個案有沒有大致規律的生理週期?

2. 大約幾天的週期? 

3. 月經量多寡?(跟自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