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激推!一個比喻讓你秒懂自律神經失調

 
作者:吳文誠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個牽涉範圍很廣,可能症狀包含心悸、胸悶、心跳加速、焦慮、失眠等。嚴格來說是一個對於症狀的分類,而不是一個嚴謹的醫學診斷。

而因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調控,本身就牽動多器官的複合功能。而這樣跨器官的功能性調整剛好非常符合中醫的強項。

如果在Google 搜尋 「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很大機率會找到一個叫「加味逍遙散」的方劑。著眼點主要是以調整氣血、洩肝鬱補脾血虛為主,有點類似取抑制自律神經的亢進、補副交感神經穩定性的概念。

如果今天有廠商想要出一個調解自律神經的茶飲「自律茶」,以類似組成的方劑做為基底,效果應該也不錯。

但同樣是自律神經失調,每個人背後的成因、臟腑功能的失衡比例並不相等。同樣面對長期的環境壓力,有些人會以腸胃道節律失衡為主為主要症狀,有些人則會以失眠倦怠,心系為主的症狀為主。想要有超過兩三成、三四成的好轉,就需要中醫師的診斷來量身打造適合的方劑。尤其是有些病患同時會兼有腸躁症、身心疾患相關的共病,都需要一併治療才能讓患者回到比較好的生活品質。


症狀本身就會讓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症狀惡化:有些時候嚴重的自律神經不適會破壞身體的復原機制,(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失眠,失眠又更近一步地造成身體無法休息,神經恆定性惡化)。這個時候的治療就可能會先著重在單一功能的恢復,等狀況較穩定了之後再慢慢處理其他的共病。

症狀本身就會讓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症狀惡化:有些時候嚴重的自律神經不適會破壞身體的復原機制,(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失眠,失眠又更近一步地造成身體無法休息,神經恆定性惡化)。這個時候的治療就可能會先著重在單一功能的恢復,等狀況較穩定了之後再慢慢處理其他的共病。



實際案例:

前面的醫學知識,終歸是理論而已,還需要落實在診間日常,讓患者吃藥之後狀況能得到緩解,才真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成這件事。

幸運的是,目前因為類似主訴就診的患者回診都還有不錯的回饋。舉例來說,有一位年約30的女性患者,受到身心症困擾已經很多年,同時又很容易受聲音影響,而伴隨失眠、心悸、腹瀉等症狀。安眠藥越吃越重,在長期跑醫院治療拿藥的情況下,因而求助中醫,希望能獲得改善。

經過主訴及四診合參的情況下,判斷該患者有點心膽氣虛、陽虛,在用藥上就以當歸四逆湯合溫陽、行氣的方劑為主,經過一兩周後用藥調整後,她也找到自己身體吃起來感覺比較順的藥方,失眠心悸減緩,服用的身心科藥物減少,對於聲音的敏感性也不再像以前那麼困擾。

比起身心科藥物,吃中藥帶給他一種10多年都沒有的輕鬆感覺」看著患者分享自己症狀的改善,也讓我更加確信中藥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如果有如憂鬱症、躁鬱症、失眠等困擾的朋友,在西醫治療之下,也可以參考加入中醫的治療搭配。就算不能根治,也都能做到讓西藥藥量慢慢減少、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的治療目標。


自律神經失調與中醫病性的連結:



關於自律神經更多可以聊的: 

自律神經的生理功能

除了大家熟悉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外,自律神經還包含大家較不熟悉的腸神經(Enteric Nervous System),一樣會對生理造成影響。一般而言,交感神經抑制蠕動(便祕)、副交感神經促進蠕動(腹瀉),交替異常時患者易出現類似腸躁症的症狀。和患者卻常感覺「我現在既不焦慮,也不緊張,身體感覺很放鬆,卻還是腸躁...」或是感覺自己的腸胃症狀和情緒並未典型同步相關,這是因為腸神經也會影響腸道節律。這種和身體基本分數相關的症狀,都很難短期根治,而需要長期的「養護」。

自律神經的檢測(HRV與其局限性)

HRV是心律變異度分析的縮寫。一般人體功能良好的自律神經,應該維持在心律變異度高的狀態下(自律神經功能良好,能隨時應環境需求調控。很像啾C物理治療師說的,健康的骨盆不是隨時骨盆中立,而是骨盆無時無刻都保有回正的能力);反之,低心律變異常暗示身體已經被卡在交感神經過亢、副交感神經低下的困境中。現在許多穿戴式的電子裝備包含apple watch 都已經將相關數值寫入程式中,方便病人追蹤,可以當作自律神經功能的參考指標之一。(注意:僅供參考,不要反而被數據和資訊侷限了,看到一點點波動就過度緊張)。

居家穴道的按摩保養

其實類似關於介紹自律神經居家穴位的保養方法,健康2.0應該介紹很多了,讀者們可以自行搜尋看看,找自己覺得跟著做會歡喜的影片來試看看;如果要我推薦的話,心包經的勞宮、心經的神門少海,都可以參考。


搜集資料的時候覺得這集很有趣(音療法和色療法都很妙),穴道約在22:21分處。



門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