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吳氏解傷針灸療程 當下有感

 
作者:吳文誠





治療大綱


每次治療,其實我們都是在治療症狀前端的舊傷、內傷。

為什麼人會有舊傷?

因為人的生活本來就會也代謝壓力,超過我們能調節的空間時就會受傷。但人為了維持生活的功能性,往往不會立刻就出現症狀,而是會先把傷儲存在一些張力最大或最低、特定的地方,不管是對應肺經的肱二頭肌、或是脾經的股四頭肌、任脈的二腹肌、膽經的顳顎關節,直到所有的代償、抑制、牽涉鏈條都耗盡為止。

所以整個治療的過程 就是解舊傷,降低症狀前端受傷的分數、恢復全身功能與調節空間的過程。

關於身體是如何儲傷的路徑,可以從三大面向理解評估,分別是肌筋膜張力、神經穩定性、氣血。

治療目標


解傷:將身體舊傷的整體分數穩定降低,不只是壓到60分以下,而是治療的越完整,症狀越不容易復發。
復能:以養氣血的方式,讓身體調節空間不只是超過60分,而能穩定在80分以上的狀態。


關於舊傷/生理的建模













為何針灸可以解開這些傷?怎麼樣的水藥能更好的修復?這些更深刻的問題會在看診過程中,根據您的症狀不同而有更深一步的探索。



解傷療程的基本治療架構




治療公理:任何症狀出現前,必定伴隨經絡功能的舊傷;而任何內傷科症狀的治療,本質都是治療症狀前端的內臟器官或是經絡筋膜舊傷。

解傷針灸當下止痛、緩解症狀:作用在破壞傷的結構,打通路徑。在打通路徑的同時,也會有微小創傷,為身體的修復、重建創造空間。

補充說明:身體的內臟都透過筋膜系統掛在骨架上,任何影響附著在內臟筋膜系統張力的傷,都對應的影響內臟功能,反之亦然,內臟功能的不足或偏性也會在筋膜、肌肉上有所體現。所以治療上常結合然後結合乾針的治療概念,打通路徑。

但值得注意的是,像這樣肌肉的trigger point或團塊,並非身體唯一儲存傷的形式或是能治療的形式,其他如頭皮針陽性點、胚胎對應耳穴點的治療,也都能透過神經系統調節啟動相關路徑解傷。也可能會在治療這些全息對影點後,受傷的肌肉才有能力以Local twitch回應針的治療。

          傷的結構示意圖,資料來源


水藥修復:在針灸後提供修復相關所需營養物質,須注意並非盲目使用補藥,而是補充的藥材需兼顧身體病性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修復,並且在針灸後以水要養傷,會有最佳的時間性。如果是客制化的水藥而非即飲包,則會有更多藥材空間可以兼顧到和長期修復有關的面向,如身體對藥材的消化吸收、睡眠,重建健康功能的路徑。



療程:只要是診斷和症狀有關的病變經脈,無論貢獻比例大小,都需要解開才能讓身體真正修復。如若肩膀旋轉肩臂肌肉的旋轉肌袖與肱二頭肌、肺經未解開,此病變的肌肉或拉住肋骨,限制胸廓,而導致腸胃系統、恥骨聯合被牽扯,而無法復原完整的功能性。這是我們在解傷復能的過程,需要一整個療程來治療調整的原因。


症狀與身體舊傷是總分制的概念




1. 症狀只是身體受傷的一種表現

2. 調理的正確意涵就是在症狀消失,但仍容易反覆覆發時,再處理前端貢獻因素一段時間。

3. 傷累積一段時間後,會從調節能力最弱、空間最小的地方出現症狀。無論是以甲狀腺、掉髮、或是疲勞、腸躁的任何症狀。

4. 人受傷的時候,往往是沒有辦法自我療癒的。除非有一個外來的訊號,改變體內原本的調節模式(重設或補充特定營養素)

吳氏解傷針灸療程特色


✅ 直指三大面向病因,治療症狀同時修復身體的代謝壓力、經絡舊傷

✅ 當下有感,治療有效程度當下可以部分證實

✅ 針內整合,不只解症狀背後的傷,更促進經絡修復


當下有感之後,要多久才能根治?


若有幸能夠在針灸當下就讓患者感覺到改善,說明這個症狀就是可以被治療敲動的。至於在拔針之後,能夠維持相關症狀多久不復發,除了針灸治療次數以外,也需要依賴藥物去調整身體的氣血、修復舊傷。若身體有過於明顯的體質偏性,如氣血兩虛、過剩,或有氣鬱的體質,也會導致任何身體不適很容易被誘發。這個時候就需要醫師把脈細細調理五臟六腑各臟的氣血虛實偏性,才能達到長期養護,甚至根治的效果。

如果我們把人看做是一個總分制,回應環境的整體,當身體狀態低於60分的時候,就說明身體相對在一個調節能力低下的狀態,容易因為環境變化而出現症狀。透過不同治療手法,在肌筋膜張力、神經穩定性、氣血盈虧三個向度分別進行治療,就能很快的讓身體恢復應有的調節能力,而不再深受相關症狀所苦。

簡單來說,在當下有感之後,如果想要好的更完全、不復發,就要往傷源解代償,才能讓身體考試總是一百分。


解傷療程延伸文章


吳氏解傷針灸和疑難雜症的相遇:漸凍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2024年3月14日 星期四

針灸解傷,內科症狀當下有感實例紀錄

 
作者:吳文誠



更新中..


案例22:針灸治療慢性攝護腺炎案例

案例23:多囊週期規律、減重成功案例

案例24:113.06.21 47歲女,因過敏鼻神經切除手術後晨起,頭暈倦怠感約三個月,針心肺經絡穴4次,當天均頭暈感減,但回家睡起來又開始暈。第5次多針頸部迷走神經出口後,當下、走出診所後感覺腸胃開始明顯排氣,隔天晨起原頭暈疲倦感全消,療效明顯維持中。後續針灸治療服用消炎止痛藥NSAID造成之腎臟痛,也針灸後就無再發作(百142)
 
案例25:113.06.24 43歲女,備孕媽媽,脹氣上次針灸服藥後完全改善,但就診當下有胃酸逆流之不適感,稍胸悶。先針耳朵、頭皮、右手改善有限,後針左手手針後,患者回饋立即有胃酸分泌停止感,約五成,後續針左手加大劑量,當下改善八成收尾。(聖3248)

案例26:113.06.24 42歲女,感冒頭痛,肱二頭肌肺經處乾針後當下頭痛消失,人變清醒(百572)

案例27:113.06.25 40歲女,近兩個月開始出現胸腔壓迫感,有心臟被捏著感,呼吸不順,胸悶,伴隨講話會喘,嚴重時會喘不過氣。針灸三次後覺得胸腔已無壓迫或心臟被捏著感,已不再覺得躺著難呼吸。並且在針灸心肺經絡穴並留針時,能感覺到能明顯吸進空氣之開闊感。(百063)

案例28:113.07.01 48歲女,感冒約兩週後諸症已無,但若深呼吸就會開始想咳嗽。針灸有心肺絡穴4,當下感覺輕鬆五成以上,感到很驚奇。但因為是初診未詢問可否拍影片紀錄,續調月經相關困擾(百870)

案例29:113.10.08 50歲女,就診當下因子宮肌瘤,下腹脹感甚。直接腹直肌下端針刺效果不 佳。脈左右尺均浮弦,抓左小腿腸肌針刺後,右下腹脹當下改善五六成,續針右小腿針刺後,改善程度增加為七八成,再把脈左尺脈浮弦消失明顯,右尺脈仍稍浮弦。(針灸解傷治療婦科症狀案例(睿1363)

案例30:「各式內科不適」實例!莫名胸悶心悸,針灸當下輕鬆

案例31:中暑也能針灸?暑氣不適當下緩解

案例32:牙齒矯正也會胸悶憋氣?舌根異常用力當下緩解

案例33:113.10.07 一個過敏性鼻炎很嚴重,就診時鼻音超重的患者,針完肩膀和足弓內側,也沒留針,當下症狀就改善八成。

案例34:113.10.14 46歲女,腸胃悶痛,諸治療無效。針肺經、脾胃經、腹直肌,當下針刺都無改善感覺,後脈診確認,寸脈上浮,針耳迷根、頸上神經節、天翳,當下患者改善五成(在這之前,我和患者說針灸當下就會有感覺,她都一臉懵逼,一直問說針灸效果有這麼快嗎)。推測此患者,腸胃症狀背後傷處在迷走神經耳、頸調節位。

案例35: 113.10.15 41歲女,就診當下右甲狀腺結節腫大感加重,自述夜間夜間睡覺會覺得壓迫到氣管、食道,喘不過氣。上半身左旋時觸摸硬塊脹感較緩。每半年會去抽一次甲狀腺積水,抽完之後咽喉都會有病理性的黏液感很長一段時間。手腳針完後,當下黏液感消失,並自述當下講話完全沒有壓迫感。(睿2889)






解傷止痛門診:從疼痛出發的解傷調理

 
作者:吳文誠


解傷止痛門診特色

因為疼痛或是任何筋骨酸麻脹痛相關主訴而就診的患者,都會在診間幫忙施針🪡後,再請患者活動一下原本痛的部位。很常出現的情況是,患者當下就能感覺到疼痛顯著好轉。

我們會從這樣當下有感的治療結果出發,再慢慢去探詢患者症狀背後潛藏的傷、病因。以下大量整理臨床治療案例與病例,希望能讓患者們在看診時更有「感覺」。


有影案例:



右五十肩與右足底筋膜炎當下症狀消失





醫師口述案例

案例1

病人:35歲男

主訴1:右肩膀瀰漫性緊繃痠脹約一週,無特異動作會加重, 以為因抱小孩而五十肩。
主訴2:右腳底板後1/2至後腳跟處痛,以為足底筋膜炎。

治療1:請患者咬牙,右肩不適稍改善,在右顳顎關節與右耳後膽經穴道進針後右肩不適感消失
治療2:右足踩地痛仍,在右天樞與疤痕附近進針後,右足踩地痛點剩後腳跟一點。
治療3:後找尋很久,在左顳顎關節與耳後進針,並拔除腹部進針後,走路痛完全消失。

衛教應注意膽經、腸胃相關健康病況。(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