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22.01.23 俠醫會培訓進修心得


講師:何琨棟醫師
講題:重量訓練前的運動檢測與臨床應用
講師網站:https://draiden.org/

分享課程上聽到的觀念:


  • 家務勞動不是運動:之所以要特別強調RM和訓練量的概念是因為,只有一些特定的活動才能真正的刺激身體機制,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Ex:確保我們隨時都有足夠的快肌纖維可以徵召,降低跌倒的風險)
  • 訓練動作可以簡易拆成從蹲下站起(對應深蹲硬舉)、跨步行走(單邊負重)、水平推拉(臥推划船)、垂直推拉(肩推)等四個日常活動會用到的面向去統整
  • 運動前做檢測的意義在於,我們要知道個案的身體活動度在哪,才能推薦適合他的訓練方式。如果有特定關節的活動性不足,可以相關輔具器材引入「退階訓練」的概念,能練多少算多少

疼痛是個多成因的結果,影像異常不等於診斷


雖然今天講的主題是關於重量訓練前,該如何評估患者關節活動度以推薦患者適合他身體類型的重訓動作。但他其實往前端牽涉到的是今天一位腰痛患者,影像學檢查有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如果就診以開刀為最熟悉治療手段的骨外科醫師,可能就直接把疼痛診斷和影像學證據劃上等號,沒有意外的話刀就開下去了。

在門診聽到患者因為這樣的就醫史或是他們即將做出這樣的醫療決策前,都會心裡有種「這感覺起來好不對」的吶喊。今天終於有機會和同道、復健科醫師討論。

(一)疼痛本身就是一個多因素造成的結果,其實存在其他成本效益比更高、更有機會解決患者疼痛的保守治療手段,如運動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物理治療、針灸、注射療法,今天的講題牽涉的就是和運動治療該如何執行的相關的細項內容。然而一般就醫的民眾,甚至連醫生本身,可能都不是對全部的保守治療療法有足夠了解。

(二)開刀本身就是一種侵入,有各種術後後遺症如「腰椎手術後失敗症候群」、「術後新增的疼痛」的存在。

(三)已有多篇論文研究顯示,把正常無痛的人拉到MRI底下去照,也有很大的比例發現各種椎間盤突出、異常;也因此開刀的必要性應該侷限在「有紅旗指標」、「難以忍受的疼痛」、「馬尾症候群等神經學症狀」等,若非「肌電、影像、症狀」三者均評估符合適應症,開完刀還是痛的機率很大。

👉「俠醫會」,是近期凝結一群專業人士與社會人士的組織,慢慢努力在各個面向,如公益慈善、義診、技術交流等;其中一部分,透過醫事人員之間的技術交流,彼此教學相長、臨床看診的學習等,持續互相的付出和支持,創造「專業正向循環」引發付出,讓俠醫會的成員們,藉由這樣的方式,彼此學習和累積許多不同技術的「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