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心理諮商講講話就收這麼貴,是不是都在騙錢?我體驗心理諮商學到的兩件小事


作者:吳文誠





前陣子因為疫情,去體驗了「衛福部醫事人員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和心理師有了六次諮詢的機會。 動機除了自己對於心理治療一直有點興趣,另外以醫事人員的身份(中醫師)來說,其實我們在診間的工作也有很多和患者深聊的機會。去觀摩另一個職類用什麼的角度去接觸個案,我覺得也很有學習的意義在。


因為不用自己出錢,所以也沒有一定要值回票價的壓力。 幾次諮詢我每次就在沒診的時間很自在地去,想到什麼談什麼。大多數時候很隨意的談當下最在意的事情。 有些時候談親密關係,也有談職涯探索的。


「你覺得在一段關係裡你最追求的是什麼」

「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聽起來你常常在很多想法中跳來跳去,但還沒有辦法很篤定的選擇某一條路走,你會覺得這樣的自己不好嗎」 


大多數的時間就是在我先起個頭,講一下自己最在意的事情。 然後讓心理師一直往下深問中度過。 總結起來,我覺得有兩件事情是我感觸比較深的。 




心理諮詢只是問我幾個問題,為什麼要收這麼貴?



在真的來心理諮商以前,我常常想一件事 :書店裡關於自我成長和探索人的心理的書籍,隨便一抓就是一大把,裡面也不乏真的寫得很好的書籍,裡面會有些特別設計過一些提問表單,或設計好的練習,讓你在閱讀的時候也可以自己去回答、寫作,更看清自己想法的。

如果心理師在諮商間問我的,其實也只是這些書上找的到的問題 ,那為什麼有人願意一個小時花兩千塊去做這件事?





大概是在最後一次去諮商的時候 ,我對這個問題開始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解答。雖然心理師問的問題,可能是真的和書上的一模一樣 ;但實務上諮商時的聊天過程,其實有一點抽象能量流動的氛圍在,心理師本身的能量和氣質、問問題的方式與口吻、 被諮商的人(我)當下的身心狀態、最近經歷的事情、諮商環境大致上給人的感覺;這些事情其實都按情境不同比例的影響著,對同一個看似簡單問題會回答出來的答案 。

諮商對談過程有點像是你先講一小段故事,然後心理師會選一些她當下覺得最應該在意的點再去深問;但因為是在嘗試回答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再加上問問題的順序、問法、形式、呈現 。所以當人在諮商室被心理師以這樣的方式提問的時候 ,每個人最後組織起來的答案必然是和自己在家裡寫的那種答案是不一樣的。

因為外在情境不一樣,被誘發的「你」也不一樣。也因此這些問題本身以外正在發生的事 ,才是心理諮商之所以有它的獨特性在的核心

假設我們今天很順利的,在諮商室裡回答出了某一個更接近自己所要追求的那個答案;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或迷迷糊糊的感覺到了什麼,不完全是因為你被問了這個問題,而是因為在這一天下午,你排了這樣的時間,被這樣一個(你喜歡且信任)的心理師,問了這樣的問題,所以你才找到了那個比較對的答案 。





這個和大家常常講的「醫生緣,主人福」 ,我個人是覺得很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我們終究只能提供成熟解方,而非特定轉變的結果


第二個體悟要聊的事情,則也許會對剛上診的醫師,或是要對客戶負責任的職場新鮮人有些幫助。 


在上班看診的初期 ,我對於「患者來到我診間,一定要能立刻對他造成什麼改變」 ,這件事情其實是有點執著的。總希望一定要每次都看到特定好的結果,或是回饋,好像才會滿意一點。一旦患者吃了一兩週藥沒有好,或是沒有在患者身上看到我想要的改變,就會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全感,或是感覺失落:總覺得好像是自己有些事情沒有做好,所以才沒有在他身上看到對應的改變。



--
比起健保診所,自費的心理治療所收費更高,再加上心理治療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建立在比開藥針灸 ,更抽象的物質基礎上。而一個成熟執業十幾年的心理師在早期一定也會有遇過這種「感覺沒有辦法很踏實的給到人什麼」的心理的坎。

所以那時候我是有直接問我的心理師,她是怎麼確定自己的個案,真的有因為她的諮商 ,走上越來越好的人生,或是類似確認他有得到超過一個小時兩千的人生價值之類的這種問題 。






忘記他那時候是怎麼回答我的了。但在工作了大概七八個月後我才比較體認到,如果硬要強求對他人的生活帶來特定結果的改變,其實是有一點跨過人我的責任線了。當中醫師也好,當心理師也罷,我們能有的就是一套專業的流程、模式、診斷,是普遍可以在個案或患者身上看到好的改變,所以我們做個introduction讓他去接觸

對自己專業有追求的人,會嘗試根據每次個案患者的回饋,回頭去修自己給的答案, 研究在有限的資訊下做出更好的判斷; 但這也就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了。

一定有些患者,因為時空背景條件不同,是怎麼看都不會好的,或是今天諮商完,明天又低潮的個案。而我們如果不先把界線畫出來,有個意識是,有些狀況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而是剛好自己有接觸到的工具、時間點和不適合這個患者,可能就會一直處在一個比較容易受挫折的狀態;

另外如果長期想包山包海的,把患者的健康扛在自己身上,對於醫師/心理師本身的狀態也不見得健康。


 --

這些大概就是我去心理諮商,學到的兩件小事了。


門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