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針刀見證:頸椎5.6節嚴重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合併曲度過直救援成功

 
作者:吳文誠 






📢 「本來只是殺球變慢,怎麼會痛到連頭都轉不了?」

這是一位登山客從肩膀異樣,到頸椎爆痛、無法背包,再到重回北一段縱走的故事。

🏸 邱先生,是一位登山與羽球愛好者。2024年底,他開始發現殺球手感不對勁,但肩膀又沒什麼明顯痛點。復健科醫師懷疑頸椎病灶,安排了X光,但未發現明確異常。

直到某天,他脖子突然整個轉不動,痛到無法正常生活。


🧭 就在那時,他來到我診間。

我以遠端與全息對應區的針灸技術(不是針痛點,而是處理「身體前端干擾場與舊傷」),在無法明確定位痛點的情況下,達到第一次顯著改善。

🪡 第一次治療後,他馬上就能轉頭、不再劇痛,症狀大幅減輕。雖然還有些本體感覺的異常,但他的生活總算回到正軌。

這種改善方式,許多患者從未體驗過:「不一定是在最痛的地方下針,從遠端舊傷著手治療,也能體驗當下改善的驚艷


😵 然而,今年4月,他症狀再度復發,而且更嚴重。連背個登山背包都痛不欲生。於是他在5/12回診,並做了頸椎MRI檢查。

🧠 MRI 顯示:

1️⃣ C5/6與C6/7處可見椎間盤向後突出(herniation),並造成硬脊膜囊受壓,C5/6尤明顯接近脊髓

2️⃣ 正常應有前凸(lordosis),此影像顯示頸椎彎曲度減少或甚至呈現直線

3️⃣ 椎間盤信號減低(變暗),尤其C4/5、C5/6、C6/7明顯,代表椎間盤退化、含水量下降


而在疼痛難耐的情況下,除了復健與物理治療,邱先生也再次想到了中醫也許有機會幫上忙。

🩺 曾經的針灸經驗讓他記得:症狀是有機會改善的。

這一次,有了影像學的進一步確認,我決定採取「針刀微創減壓治療」,針對頸椎神經卡壓、軟組織沾黏進行調整。


🪛 這次,我建議他進一步接受針刀減壓治療。


🔪我們針對:


✅ 頸椎C5/6段神經卡壓
✅ 鎖住的斜方肌、肩胛提肌與前斜角肌
✅ 頸部關節囊與周邊筋膜

做了分區減壓與筋膜釋放。


🛠️ 在第一次治療後,他震驚地發現:


✅ 八成以上的疼痛瞬間緩解
✅ 原本「背不了包」的壓力瞬間消失
✅ 「怪怪的」本體感覺也大幅改善


🏔️ 最令人驚喜的,是他帶著針刀後的「新脖子」,完成了北一段縱走七天的重裝登山,背17公斤,翻越長天嶺線,無任何不適復發!

🌟 他原本最怕頸椎在重負荷下會再爆發,但回診時說:「不但沒事,我連後頸肌肉僵硬的感覺都消失了!」

🌟 治療成果:

✔️ 第一次針刀後,改善八至九成

✔️ 肩背壓痛解除、轉頭不再受限

✔️ 繼續登山、完成7天北一段縱走,背17公斤也沒有再誘發症狀

✔️ 治療期間症狀未再復發,提前「畢業」出院!


醫師補充說明:邱先生其實非常非常幸運,大部分脊椎疾病、影像學有異常所引起的疼痛、症狀,是特別需要一週一次小針刀規律的回診,來確定脊椎減壓是有做到該做的程度,才能順利地緩解症狀。但邱先生第一次做完頸椎針刀,不適感就大幅緩解,幾乎好轉了八九成以上。說明頸椎局部的軟組織張力的確是造成他症狀的主要成因,而非單純是源自於影像學的壓迫。

但是一般患者不要有這樣的預期哦!針刀減壓還是需要每週做,持續6-20週才能確保穩定!

#而規律的回診與足夠的次數治療真的是脊椎療程最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並經患者同意拍攝照片上傳。

✍️本文內容經當事人同意分享,僅做為推廣針刀醫學與衛教資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