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文誠
我想是這樣,減重之所以難,是因為它就是一個多重因子交織而成的結果。譬如每個減重的患者都知道手搖不好,要吃原型食物,但上班壓力很大,快下班的時候就會想要吃美食犒賞自己;在牙科診所工作沒有辦法靜下來好好吃飯,只能喝手搖解饞,建議她找自己喜歡的純化高蛋白來喝,這樣至少可以確保裡面的營養成分是以蛋白質為主的,卻又找不到自己喝起來順口的口味,或喝了容易脹氣...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過程,要求你每天都要打出二壘安打,而不是只要一段時間打出全壘打就完事了。
所以常常我看診一直在想的事情是:怎麼樣真的讓一個人改變?有多少是我在診間能做的?如果醫師能做的就是開藥,在新北幾個比較知名的體系支援過,看過幾位以看減重出名的中醫師的處方,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目前看起來,能有減重效果的中藥就是那些,開藥的方面差別不大。但也許有些人講的話,患者比較會聽;也許有些資訊改變呈現的順序和形式,就可以比較讓人感受的到。而對那位「快下班就會想要用美食來犒賞自己」的上班族女子,也許長期改變體重結果的速率決定步驟不是上面這些條列出來的大原則,而是慢慢改變她直覺會選擇、喜歡的食物種類,改變那些她所定義的「美食」;也有可能,她只是單純的不知道家裡附近有什麼原型食物簡單料理的選擇是他可以喜歡上,又好買的... 這就是這些圖卡會被設計出來的理由。
好的,接下來就是為各位想要減重的小夥伴再梳理這個思考順序
(一) 總熱量赤字:合理的熱量攝取應該介於BMR和TDEE,這兩個名詞在後面的文章很快就會有介紹。但簡單好懂的點是這個:熱量攝取<消耗就會瘦,熱量攝取>消耗就會胖,這是宇宙級定律。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日常進食的總量。
(二)食物選擇:食物選擇的重要性在於,一旦你習慣比較正確的蛋白質、優質澱粉、脂質攝取比例,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總熱量赤字就會變得比較簡單。吃整塊的鮭魚吃完,你自然會飽,又不會真的攝取超自然的熱量,還能確保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而讓身體能留住肌肉;但相反的如果總是選甚麼糕點之類的罪惡食物,不但熱量會超標,還會餓,還會身體容易水腫、掉肌肉。之所以要用如211餐盤之類的飲食原則,背後的原理就在這。
(三)進食時間:早上進食比晚上好,這和身體的代謝有關;演化上,白天吃下去的東西,比較會被轉化成能量使用,而晚上進食的東西則容易被儲存成脂肪,有個專有名詞「食物產熱效應」就是在解釋這樣的情況。
(四)進食順序:水菜肉飯,這樣的進食順序可以欺騙腸胃神經,避免快速進食的血糖波動。
以這樣的順序和「為什麼」去面對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決策,希望能更有效率的幫助大家。我是吳文誠中醫師,我們下次見、門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