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固定做美顏針的朋友,這次不是為了臉來。
她說左邊肋骨下緣卡卡的,深呼吸會痛,胸口悶、背也緊。看起來像內科、酸痛問題,實際上多半是自律神經與筋膜張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呼吸時如果有一側胸廓活動不足,另一側就會開始幫忙撐。
右肩、右上肢為了維持姿勢與呼吸穩定,久了就會過度緊繃。
當我針右肩前三角與中束、再到右前臂與手背時,
她的右肩瞬間放鬆,整個人深吸一口氣後愣住——
左肋骨的卡痛與悶感全消失了。
⸻
很多人聊「代償」,想到的都是肌肉層面的事情。
例如核心無力,所以深蹲時膝蓋、臀部代償發力。
但人體的代償其實更複雜——
但人體的代償其實更複雜——
不只是肌肉和筋膜,還包含氣血、經絡、自律神經、
甚至局部發炎造成的化學失衡。
身體會自己「吸收傷害」,
有時是透過張力,有時是透過呼吸節律,
有時是氣血的再分配,甚至情緒與思考的路徑。
每個人的代償模式,都與他的生活姿態、人生追求有關。
當治療走到這個層次,它就不只是止痛、解除症狀,
而是一個長期、切身地參與病人生活的過程。
⸻
只有當病人也理解「代償」的視角,
治療才有餘裕變成雙向的探索。
我需要病人理解我的思考方式,也願意給我時間,
因為許多真正的洞見,都不是第一針就能發現的。
那些瞬間的改變,往往來自於長期的信任與理解。
也正因如此,我每天看完診後都在想——
要怎麼把這些臨床經驗整理出來,
怎麼讓身體裡那些「說不出口、沒被想過的關聯性」被看見。
這些故事的書寫,其實也是我對醫療的一種延伸。
讓更多人能從別人的經驗裡,
慢慢理解身體代償的邏輯,也理解自己的身體。
而我也能以這樣的角色陪伴照顧我,願意給我善意的朋友們。
下一篇,我想聊一個治療案例,是手麻針頸椎、手部都改善不多,卻針腳趾和腹外斜肌穩定改善的故事。

